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生作品 > 钥匙哪去了

钥匙哪去了

2011年01月09日 14:48:44 来源:贵州省江口县民族中学 访问量:6990

钥匙哪去了

高三(4)班  石世军

 

一个大学生忘了“钥匙”怎么写,算不上什么大事,而全寝室的人没有一个会写,不得已用了洋文,这有点让人深思。在这里我想问一下:是不是来中国留学的美国人会记住“钥匙”而忘记了“key”呢?还是在写法上有难易程度,这时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,现在的大学生头脑中,占有更多的是两方的“技术对比”或者“商业文化”。

我们的民族文化丰富而深厚,博大精深,可以让每一个华夏子孙自豪。但我们青年心中的这种自豪感逐渐被西方所谓的“商业文化”代替了,我们去了解那些名人的爱好,生日、成就等,其实在我们的头脑里只是空洞的概念。

究其根源,因为掌握了技术,给我们带来了名誉、地位、财富,我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名誉、地位、财富,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,为了这种“生存”我们越来越抽不出时间来省察自己,抽不出时间来了解我们的民族,抽不出时间来品味人生的真谛,因此我们的精神享受只是庸俗的感观刺激。而那些真正的艺术,带有鲜明民族之魂的作品,人们没有时间去认真品味,把我们自

己的钥匙都换成了西洋的“key ”。

我们不能在祖先的宝库前抱残守缺,为了民族的发展,为了与世界共同发展,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。因为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自己的“玉”,西方的科学技术只是工具,如果我闪把西方的科学技术这种工具作为最终目的,其后果是可怕的。犹如一个人,没有了个人的个性,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灵魂,那还成什么样子?

我们想不起“钥匙”怎么写,用“key”代替一下问题不大,但如果有一天,我们一律用“china”代替了“中国”我们岂不是很可悲?

(指导老师:严剑)

 

 

点评

文章由一个生活现象升华到一种文化现象,廖廖几笔,就切中问题本质,直接进入文章议论主题,颇见功底,分析论证中语言简洁,却掷地有声,极具力量。立意高远,构思新颖,很见智慧。结尾反诘,耐人寻味,令人深思。

编辑:李建树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贵州省江口县民族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贵州省江口县民族中学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贵州省江口县双江镇回龙大道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